申万宏源刘健:A股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有望成全球资金配置重要场所
2024-10-26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 | 凌雪
编辑 | 刘鹏
“当前对投资中国资产可以更有信心。”10月26日,申万宏源董事长刘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演讲中开篇点题。
刘健表示,过去一个月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交投活跃。但同时也有一些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及中国资产投资持相对谨慎态度,刘健认为,“这一方面与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及对中国经济的认知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对于中国资产未来走向,刘健系统阐述了三大方面。
一是要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信心。
“从长期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资产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当前我国仍有较大的城镇化、市民化空间,地区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48.3%,较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过程中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将为内需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一轮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将有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为消费全面复苏注入新活力。”刘健分析。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科技研发的产业化加速,2023年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18%。
他认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将推动其盈利中枢不断抬升,以优质龙头科创企业为引领,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回报能力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A股市场投资热点的结构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科技、绿色等投资趋势。”刘健认为未来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将进一步畅通。
另一方面,他认为从宏观政策看,货币、财政、金融等一揽子政策将产生政策合力。
“近一个月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更加关注需求端,关注内需消费不足难题,宏观调控的重心呈现出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从投资主导向投资与消费并重转变的新趋势。”刘健指出,针对投资者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及地方债务两大潜在风险,宏观政策直面两大风险挑战,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通过“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的方式加速化债。
而针对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的困境,适时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并开始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政策在强调政策同向发力的同时,也注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调“精准定责、合理免责,鼓励担当作为”。“通过宽容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选择,极大地体现了政策积极有为。“他进一步强调了近期政策推出的积极作用。
第二,导致A股市场相对低迷的周期性因素正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过去三年受房地产下行周期、中美利率周期错位及上市公司盈利周期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A股市场持续低迷。“三季度以来,我们发现上述周期性因素正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谈及房地产市场,他表示在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的支持下行业将进入平稳调整期。“随着新一轮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落地,房企面临的现金流难题及存量房去库存压力都将明显下降。“
从市场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部分核心城市二手住宅价格跌幅收窄,一线城市上半年成交量大多超过2020、2022两年的同期水平,近期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成交迎来回暖,9月末以来上海二手房网签套数同比已大幅增长,房地产市场在经历深度调整后将迎来相对平稳期。
国际市场上,美联储开启降息通道后中美货币周期性错位将有所缓解。“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此前全球权益类资金大规模相对增配发达市场的势头有所逆转。“刘健也分享了相关数据:EPFR数据显示,9月流入亚洲新兴市场股票市场的资金共164亿美元,其中流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达到114亿美元。近期人民币汇率企稳,全球投资机构密集发行中国股票基金,国际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正明显提升。
谈及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他认为有望触底回升。2023年二季度以来A股主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呈现修复态势,且龙头企业的ROE显著高于市场整体水平,2024年二季度上证50、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ROE(TTM)均维持在10%左右,三季度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净利润预增、略增、扭亏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80%。
同时从估值来看,当前A股整体PE约为18倍,创业板指数PE约为33倍,均处于2005年以来的历史相对低位水平。与境外市场相比,当前沪深300指数的PE(13.0倍)不仅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9.0倍),也远低于日经225指数(21.8倍)和印度Sensex30指数(21.1倍)的水平。
“随着市场环境的好转,A股市场长期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刘健说。
第三,长期机构投资者有望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比例。
刘健指出,随着积极因素的积累,未来长期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据统计,从境内机构看,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账面余额31万亿元中只有2.1万亿元配置股票,1.7万亿元配置基金,合计占比仅约12%。
当前银行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较低,2023年末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8万亿元,其中权益类、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不及1万亿元,占比仅为3.5%。
从境外投资者看,2023年末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占比下降至4.7%,连续两年下滑,外资对A股的低配状态也面临再平衡。
“近年来围绕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证券监管部门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投资者中长期回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2023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达到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刘健总结,A股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重要场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