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高管离职,连续7个季度亏损,这家HJT跨界“新贵”该如何突围?
2024-08-13
若产能产能顺利建成,泉为科技有望在异质结行业中稳居第一梯队。
然而,2024年上半年,泉为科技净亏损持续加剧,计划中的产能大幅缩水至8GW,组件产能降至4GW。
虽然该公司已经具备4GW的组件产能,但上半年其组件产量仅为104.27MW,远远低于预期。
另一方面,盲目跨界的后遗症很快浮现,该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亏损。
据其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泉为科技营收为1.45亿元,同比下降79.16%。该公司表示,这一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剥离了橡塑及汽车配件业务,集中精力发展光伏主业所致。
这意味着,将迎来而立之年的褚一凡,在掌舵新公司时迎来了挑战,即如何带领泉为科技走出亏损困境,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局势风云突变,产业无序扩张导致产业链各个环节产能严重过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泉为科技可谓时运不济。面对行业下行与公司困境,褚一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收缩战线,但效果未见明显改善。
02
前世今生
泉为科技的前身为国立科技,主要从事EVA环保改性材料及制品的生产。该公司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其创始人为邵鉴棠。
上市6年以来,其业绩表现长期不佳,曾一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更为严重的是,该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连续出现财务造假,虚增营收约9亿元,并因此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在这一背景下,泉为科技的实控人邵鉴棠和杨娜急于寻找接盘者,年轻的褚一凡成为了新的掌舵人。
作为“95后”年轻海归,褚一凡本科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顶着世界名校毕业的海归头衔迅速成为泉为科技的实控人。
其职业履历同样出众。
她在19岁时已担任上海鸿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随后在蓝鲸财经担任记者,并在山东雅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
在28岁这一年,褚一凡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她以2亿元成功收购国立科技的股权。
就这样,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褚一凡拥有了令同龄人艳羡的先天优势,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令人好奇的是,作为毕业不到10年的年轻人,她是如何筹集到2亿元的资金?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她父母的支持。
褚一凡的父亲陆永、母亲褚衍玲都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
陆永曾是上市公司雅百特(现更名为雅博股份)的实控人,因财务造假而伪造巴基斯坦政要信函,震惊了证监会,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2017年,证监会决定对陆永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院判决陆永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5万元。
尽管陆永不再活跃于台前,但江湖中影响力仍在。在国立科技转型及泉为科技大举进军HJT领域时,褚一凡是否借助了其父亲的“力量”。
这正如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名言,“你凭什么以为你十年寒窗,抵得过我三代从商”。这句话很恰如其分揭示了社会中的现实。
然而,即便有着殷实的家底,也难以抵挡光伏行业周期带来的影响。泉为科技陷入了亏损与人员流失的困境,而它的这种境遇只是当前光伏行业状况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光伏企业都面临疯狂内卷、订单不足、停产、放假、裁员等严峻挑战,行业加速洗牌。
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通常目的明确,为了快速盈利大肆扩张,导致产业链各环节的重复产能过剩,多个光伏项目因此面临投产延期、停产甚至终止。
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早在2023年就曾指出,未来将有超过半数的光伏企业被淘汰出局。
随着行业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周期性调整,可以很快将没有技术、品牌竞争力、捞快钱的企业出清,行业会进行重新的大洗牌。
但对泉为科技来讲,向前向后或许都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窘境,褚一凡带着泉为科技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