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2022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稳增长”政策加码可期
2022-03-12
2 月我国新增社融 1.19 万亿(预期值2.30 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23 万亿(预期值 1.60 万亿),M2 同比增长9.20%(预期值9.51%),均显著低于市场预期,与 1 月时三者显著高于预期的情况形成对比。
一、信贷:总量结构显著走弱
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大幅减少 2.75 万亿,同比减少1,300亿,且结构显著恶化:
一是实体融资需求仍以短贷为主,企业中长贷回暖幅度有限。2月新增企业贷款同比增加 400 亿,环比减少2.12 万亿。一方面,企业中长贷在 1 月略有企稳后,仍延续去年 7 月以来的同比少增,且降幅高达5,948 亿,表明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依然低迷。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应从1月的 63.9%大幅回落至 41.4%。另一方面,短期融资(企业短贷和表内票据)表现仍然好于中长期融资。企业短贷当月增加4,111 亿,同比小幅多增 1,614 亿;表内票据融资当月增加3,052 亿,同比多增4,907亿,结合 2 月底票据利率再度明显下降,指向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票据托底信贷。
二是居民信贷意愿持续走弱。2 月居民贷款同比减少4,790亿,已连续 4 个月负增长,且下滑幅度不断扩大。尽管居民短贷边际企稳(同比减少 220 亿),但居民中长贷当月减少459 亿,同比大幅减少4,572亿,出现 2008 年有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说明尽管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但居民购房意愿仍然疲弱。
二、社融:受信贷与非标拖累
2 月新增社融 1.19 万亿,创疫情爆发后新低。新增社融环比大幅减少 4.98 万亿,同比减少 5,343 亿。除信贷疲弱外,社融主要受到非标融资的拖累,支撑则主要来自企业直接融资改善和政府债低基数效应。
一是企业债券融资依然较强。企业直接融资新增3,962 亿,同比增加 1,913 亿。一方面,债券融资在良好融资环境下虽环比有所回落(少增 2,422 亿),但仍净增 3,377 亿,在基数效应下同比多增2,021亿。另一方面,股权融资同比微幅下降 108 亿。
二是政府融资节奏明显下降,但在基数效应作用下2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仍同比多增。尽管 2 月政府债融资环比大幅放缓3,304亿至2,722 亿,但由于去年 2 月政府债融资仅为1,017 亿,同比仍然多增1,705亿,对社融形成支撑。
三是票据转贴现使非标融资大幅负增。非标融资当月减少5,053亿,环比减少 9,532 亿,同比多减 4,656 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减少 4,867 亿,与银行使用票据冲量,将表外票据转为表内有关;委托贷款基本保持稳定,信托贷款同比增加185 亿。
三、货币:广义流动性缺口边际走阔
2 月 M2 同比增速环比减少 0.6pct 至9.2%。当月财政存款增加6,002亿,同比增加 1.45 万亿,一方面由于政府债融资多增,另一方面指向财政发力仍需提速。居民存款减少 2,923 亿(同比减少3.55 万亿),企业存款增加 1,389 亿(同比增加 2.56 万亿)。受春节错位影响,M1同比增速从上月-1.9%大幅上升至 4.7%,M2-M1 剪刀差相应环比减少7.2pct 至 4.5%。同时,社融-M2 剪刀差环比上升0.3pct 至1.0%,广义流动性缺口边际走阔。 3 |研究院·资产负债管理部 行内偕作·快评号外(第412 期)2022 年3 月12日
四、债市影响:收益率波动或将有所加大
由于 1 月社融数据显著好于预期,2 月中旬至今,市场对稳增长预期加强、对央行进一步宽松预期走弱,收益率整体震荡上行。10年国债从 2 月上旬的 2.73%逐渐上行至最高 2.87%的水平。同时,由于银行间流动性从 2 月下旬起从宽松趋于平衡,货币市场7 天利率中枢仍在2.1%附近未有进一步下探,故短端债券收益率回调明显,3 年AAA中票到期收益率从 2 月上旬水平大幅上行超30bp 至3.11%,债券市场情绪较 1 月明显悲观。
2 月社融数据发布后,市场反应剧烈。收益率盘中即刻掉头向下:10 年国债活跃券从当日 2.87%的成交高点下行至2.79%附近;部分债券品种下行幅度达到 12-14bp。面对超预期走弱的社融和信贷数据,市场对于央行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再度抬头。未来利率走势需综合考虑美联储和欧央行紧缩节奏、全球和国内通胀走势、稳增长措施力度和效果、资本市场资金流动等影响因素,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料收益率波动会有所加大。
五、前瞻:“稳增长”政策加码可期
总体来看,2 月金融数据回落幅度大幅超出预期,总量与结构双重走弱,反映了“三重压力”下,部分行业特别是基建和房地产融资需求较为低迷。
前瞻地看,疲弱的需求和预期下,“稳增长”政策加码可期。《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宏观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随着宏观逆周期调节落地见效,房地产政策合理放松,基建与房地产投资改善有望带动需求向制造业和消费传导,年内信用环境有望逐步好转。
免责声明
本文章基于与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文章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