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 总量研究 极端天气如何搅动全球能源与粮食危机?
2022-10-20
核心观点: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近年来,全 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粮食与能源安全的重要风险。能源方面,近年 来海外主要国家新能源快速推进、传统能源退出过快,导致极端天气对能源价格 的影响弹性变大;粮食方面,极端天气短期会扰动粮食供给,但并不足以导致粮 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往往与地缘政治、石油危机等叠加产生。
向前看,极端天气事件或不再“极端”,今冬拉尼娜现象或再现。在当前复杂国 际形势下,全球能源系统、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在下降,这将放大极端天气对能源、 粮食价格的影响,持续影响海外通胀水平,从而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根源何在?
首先,从自然的角度看,极端天气本身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发现
许多极端天气现象相互关联,具有聚类的特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便是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极端天气聚类现象。
其次,全球变暖加速气候变化,为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滋生“温床”。气候变暖
会改变全球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形势,加剧了气候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更易导致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近些年频繁席卷大陆的高温热浪。
极端天气放大了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极端天气从供需两端对能源系统产生影响。供给端,极端天气扰动 水电和风电供给,从而造成电力紧张;需求端,极端天气加剧用电和燃气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明显放大,甚至多次触发 能源危机预警。我们分析,这与近年来部分国家新能源激进推进、而传统能源退 出过快有关,这使得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弹性变大。
极端天气并不是粮食危机的直接诱因
极端天气事件在短期会扰动全球粮食产量,但并不是导致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
一则,全球粮食产需基本平衡,极端天气难以导致全球粮食出现大的减产危机;
二则,全球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使其容易受到外部扰动。因此,全球粮食 危机往往与地缘政治、石油危机等叠加产生,其背后也有美国粮食霸权的影响。
未来,极端天气会如何演绎?
未来,极端天气事件或不再“极端”。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人类遭受极 端天气事件的概率将随未来全球气温升高的程度而不断扩大。当全球气温分别控 制在比工业化之前水平高 1.5℃和 2℃时,世界每十年遭受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 是工业化前的 4.1 倍和 5.6 倍;遭受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是工业化前的 1.5 倍和 1.7 倍;遭受极端干旱事件的概率是工业化前的 2.0 倍和 2.4 倍。
若“三峰”拉尼娜来袭,能源与粮食市场如何演绎?
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或再现,从而可能导致本世纪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 对于能源来讲,俄乌冲突持续下,当前海外尤其欧洲能源系统极为脆弱,若冷冬 预期继续兑现,海外能源需求或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能源价格波动。 对于粮食来讲,拉尼娜主要对小麦与大豆产生影响,从目前种植与收割进度来看, 影响可能有限。但我们认为,全球粮食危机隐忧尚存,主要受到欧洲能源危机演 化的化肥紧张以及俄乌冲突持续下乌克兰粮食出口管制的政策变化。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局势演化超预期,全球天气变化影响超预期。
免责声明
本文章基于与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文章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仅供参考。